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该馆基本陈列有“新疆历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绣”“新疆古尸(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等专题陈列和展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在泥塑俑像的修复与复制,古尸处理与保护,以丝网加固法修复残破的栽绒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传统小窑复制陶器,揭裱古代书画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在古代丝织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纬锦”说的局限,对唐代印染工艺,尤其是久已失传的“夹缬”工艺作了恢复并使之再现。在回鹘文文献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馆藏文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2014年10月数据)。有丝毛棉麻织物 (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 (汉文、回鹘文、 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楼兰女尸:1980年在罗布泊北铁板河墓葬出土的铁板河女尸,是世界著名的古尸之一。距今3800年,死亡年龄大概在40-45岁,身长152厘米,生前高约155.8厘米。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睛深凹,长长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发披散于肩,甚至体毛、指甲、皮纹均清楚可见。皮肤呈古铜色,有楼兰美女的雅称。
小河墓地女性干尸:该女尸身长158 厘米,皮肤呈灰白色,胸乳下垂明显。头面部保存最好,窄额,宽颧骨,眼窝深凹,依稀可见眼睫毛,鼻梁尖而小巧,嘴紧闭。灰棕色头发自然中分,长至颈肩部。头发表面似用胶状物涂抹过,一缕缕粘结在一起。很难看出她生活在3800年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汉代。长18.5厘米、宽12.5厘米,1995年出土。此锦的纹样和文字,是根据东汉时期广泛流行的五行学说而设计的。锦面上织出的虎、鸟、避邪(神鹿)等动物,也与五行学说中关于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相联系,另有四个排布成四方形的圆环纹,可能是星象图的象征。
伏羲女娲图:1958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76号墓,是一幅唐代绢画,画左女娲执规,画右伏羲执矩,二人头顶太阳。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