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渡区各基层社区整合辖区公共单位资源,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了大科普的良好社会氛围。
曙光社区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
为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互助共建的科普工作格局,5月17日,曙光社区联合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曙光幼儿园,开展了以“种下科学的种子 让梦想发芽”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干冰的物理知识,比如:干冰的温度为零下78.5摄氏度,小朋友们听后都很惊讶,也很好奇。在科普表演环节,一个个精彩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干冰吐泡泡”等精彩的表演让现场的小朋友们时而尖叫连连,时而哈哈大笑。通过“干冰秀”这一创意活动,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二氧化碳,还了解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的奇妙作用,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此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接下来,社区将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普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让科学知识与居民“零距离”。
黄家庄社区组织开展滇池保护治理科普活动
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滇池治理保护的志愿服务,5月17日,黄家庄社区组织辖区科普志愿者和居民共计43人,前往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以滇池保护治理为特定主题,集成了历史、文学、地理、环保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场通过“高原明珠”“明珠蒙尘”“重焕明珠”“明珠新生”等7个展厅,全面展示滇池沧桑变化及保护治理工作成效,返本还源的将滇池沧桑巨变一一呈现眼前;该中心神似滇池形状的湿地水池复原滇池水生态系统,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花-鱼-蚌”立体生态自净体系和原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人员跨越时空,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滇池之旅。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该中心还特意增加了影片的巧妙植入,结合滇池治理技术知识和日常节约用水技巧讲解,让大家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湖飘海菜花,水游金线䰾,低头弄莲子,蚌中珠光华”的生命共同体面貌。
滇池清,昆明兴;滇池净,昆明美。滇池治理正承载着昆明这座山水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不断前进,黄家庄社区以此次活动掀起了一股关注滇池治理、参与滇池保护的热潮,助力全民共治共享新风尚的形成,播种生态文明意识,以赤子之心献礼二十大。
星宇社区开展“面塑”体验科普活动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传统民俗艺术之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知识储备,5月18日,星宇社区邀请了滇派面塑体验馆的老师为师专附小六年级(5)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面塑体验科普活动。活动现场,在面塑文化传承人于老师的指导下,七彩的面团在大家双手中来回滚动着,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诞生了。活动中,于老师介绍了面塑的发展和制作方法,使参与者感受传统文化质朴的韵味和面塑创作淳真的乐趣。这次活动,不仅将面塑文化带到社区,丰富了辖区青少年对非遗面塑的认识,还用科学、艺术、传统文化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建工社区开展智能手机普及培训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用品,许多老年人却因为操作问题只能望而止步。为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5月18日,建工社区举办2022年度农函大培训——“益”计划·智能手机课堂,让老年人享受网络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此次活动共有25位老年人参加,平均年龄63岁以上。
为办好此次培训,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到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担任手机课堂讲解员。为让爷爷奶奶们尽快学会手机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医院挂号,讲解员将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提前进行了截图,并框出了重点。
科普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老人们手持手机聚精会神地听,整个培训活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课堂上,社区退管专干还教会退休职工学习使用“云南12333”App进行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证。此次活动让“银发一族”充分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便捷,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官渡区星宇社区 曙光社区 黄家庄社区 建工社区
责任编辑 吴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