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昆明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开展。今年9月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以来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昆明市将持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列科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9月5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昆明市主场活动在官渡区官渡古镇拉开帷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昆明市政协相关领导以及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共青团市委等16家主办单位的领导嘉宾,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青少年代表和市民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科普盛宴。
昆明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穆仁早在致辞中表示,昆明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政策环境,推动科普组织体系不断健全、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县(市)区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稳步提升。此次“全国科普月”是昆明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激发群众创新智慧的重要契机,全市将以“六个春城”建设为抓手,构建“上下联动、多元投入、整体推进”的科普工作机制,让科学普惠人民、点亮生活。
主场活动以“科技梦想”为主线,通过四大篇章打造沉浸式“科技时光隧道”。“播种篇”中,青少年编排的配乐诗朗诵《红土高原的梦想》以及发布的科普金句,表达科学梦想,传递科学向往;“收获篇”中,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布科普金句,专题片《创新赋能 智慧春城》和滇剧《科技兴滇谱新篇》展现昆明“十四五”科技、科普成果,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精彩融合;“未来篇”中,以花灯说唱《老俩口夸湿地》和老科技工作者发布的科普金句,生动呈现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成效与科学精神的传承;随着启动仪式倒计时结束,科普大篷车联合巡展的发车,无人机与机器狗的登台亮相,将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设置了40个特色科普展区,邀请昆明市部分科研院所、科技小院、科技企业、科普机构、非遗传承单位及县(市)区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入驻,展区通过科普互动体验、成果展示、宣传讲解等形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与生产生活融合的魅力;“科普法 我知道 比比看”趣味答题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让公众在轻松互动中学习法规、收获知识;此外,市科协还结合实际向参展企业及周边商户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面向公众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服务、反邪教宣传、食品安全宣传、防溺水宣传等活动。
整个全国科普月期间,昆明市各地各级单位将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紧扣活动主题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围绕民生科技、低碳生活、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防灾避险等公众关注热点,聚焦重点人群,推动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为公众提供优质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在昆明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400余项。其中,“百场科普报告话前沿”邀请院士专家解读科技强国、国之重器、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百所科普场馆探未来”联动各类科普阵地开展主题科普活动,让公众感知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周末科普大集市”利用4个周末深入乡镇街道,开展科技下乡、科普阅读、科普志愿服务等活动;“云上科普零距离行动”通过网络展播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此外,活动期间还将举办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原创科普作品征集展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培训等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和服务下沉基层、惠及全民。
昆明科技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韩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