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稳稳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4号泊位。它长399.99米,最大载货量24116只标准集装箱,堪称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和“带货王”,是我国在集装箱船领域创下的又一项新纪录。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0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
利用光频梳技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615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2月18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近日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登上外星球,创建新家园,成为人类宏大的未来目标。其中,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有幸成为人类移民外星球事业的首选地之一。
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300余亩,计划于2025年建成25部30米孔径雷达。届时可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绕、着、巡”三大目标。其中,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作为一位功能强大的“太空多面手”,环绕器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分饰了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创多项国内外首次。